2008-11-07
[Click here for Simplified version]
歐巴馬當選總統後,台北的有心人士對今後美台關係的發展有些隱憂,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歐巴馬是中間偏左的自由主義者,而未來處理亞洲事務和中美台關係官員們的意識形態也多屬此類,難保他們不會在主政期間基於美國本身利益的考慮,而輕忽台灣的利益。
不過基本上,歐巴馬新政府的中國政策,仍將沿襲從尼克森以來七任總統的老路,即一個中國、三項公報,台灣關係法,和兩岸均不得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當然政策可以不變,執行的情形卻常因人而異。譬如說,現在的布希總統在當選後不久即批准包括潛艦在內的對台重大軍售,如果二○○○年當選美國總統的是高爾,十之八、九不會有這筆對台軍售,這就是所謂「因人而異」。
一般認為傳統上共和黨對中華民國較為友好,民主黨較不友好,事實上並不盡然。尼克森極端反共,是蔣介石堅定的支持者,可是他卻是第一位前往中國,和周恩來、毛澤東握手言歡的美國總統。雷根是台灣堅定的友人,但他卻和中共簽了個對台灣傷害極大的「八一七公報」,杜魯門極為厭惡蔣介石,可是韓戰爆發後,他立即下令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大量軍經援助湧向台灣,救了風雨飄搖的台灣。即使我們最不喜歡的卡特,「台灣關係法」還是由他簽字而成為法律的。
這些例子都在說明國與國之間講求的是彼此的利害關係,個人恩怨並不重要。不過個人的好惡和政策偏見足以影響大局,也是事實。
如果傳說中的郝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柯林頓任內的美駐聯合國大使)出任新政府的國務卿,對台灣將屬不利。郝在中(台)美斷交時擔任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對於當時台灣民眾攻擊由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率領的訪問團,一直心懷不滿,餘恨難消,果真他接掌國務院,美台之間的很多事,會不好辦。
另一說是凱瑞參議員(Sen.John Kerry) 也是國務卿人選,此人一度公開演講贊成一國兩制,若是當了國務卿,恐亦非台灣之福,加上副總統拜登深諳外交,對兩岸關係瞭若指掌,曾嚴詞批評布希「竭盡所能協防台灣」的說法過當,在這樣的班底下,歐巴馬新政府對台灣的安全和軍售,採取什麼樣的立場,不難想像。
較為樂觀的前景是歐巴馬在外交上從兩黨協同立場出發,任命參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資深委員魯格(Sen. Richard Lugar)擔任國務卿,果能如此,對台灣最為有利,因魯格行事作風穩健,對台素稱友好,對兩岸關係亦有深刻認識,只是不知魯格會否被延攬入閣?
至於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一職,傳說中的人選有在柯林頓政府曾任副國家安全顧問的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和主管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蘇珊萊斯(Susan Rice)任國安顧問,那麼前國安會負責中國事務的貝德(Jeff Bader,現為布魯京斯研究所China Initiative 主持人)即有可能復出,舊人主政,前朝(小柯時代)的對台「三不政策」有可能復活,而在當前美國反俄情緒高漲之際,美中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strategic partnership)也可能死灰復燃。如今兩岸的局勢緩和,有利於美中進一步加強關係,但美台關係能否同步提升,則不無疑問。
歐巴馬的親信幕僚中有一位華裔的盧沛寧(英文名Chris Lu),和歐巴馬在哈佛法學院同學,現為歐巴馬參議員辦公室的立法主任(Legislative Director),也是這次歐巴馬的競選功臣,可望隨歐巴馬進入白宮或司法部出任要職。現年四十二歲的盧沛寧的父母均來自台灣,其外祖父王任遠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台灣的司法行政部長。自此而言,歐巴馬確實和台灣有connection(關連),要說因此而期待歐巴馬對台灣別具好感,多加照顧,未免是奢望。須知歐巴馬和盧沛寧都是生長於美國的唯「美」主義者,他們其他的connection,不管是台灣、還是肯亞或是印尼,都是附帶的,甚至是偶然的(accidental)。
《展望新美台關係》中國時報/傅建中
Friday, November 7, 2008Posted by David Mandarinholic at 6:30 AM
Labels: commentary, PRC, Taiwan, US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