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2.0

[BBGS-Cold] 中國當得起“救世主”嗎

Monday, December 8, 2008

[Click here for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2008年12月3日--多維新聞網
來源:新民週刊 劉洪

所謂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外國人眼裏,自然也有各不相同的中國。其中,譽者有之,毀者亦有之。曾幾何時,“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但現在,似乎最流行的則是“中國救世論”。

怎麼“救世”呢?一位義大利記者就對我說,中國坐擁2萬億美元外匯存底,經濟仍在快速發展,所以,“每個人都在看中國的下一步舉動”。他說得很直接,也很明確,一些人期待中國成為“救世主”,其實眼睛盯的就是中國的錢袋。

但這個錢袋以前可不都是“好東西”。也就在不到半年前,也同樣是因為這個錢袋,“中國威脅論”在西方頗有市場,可以說,在我參加的所有重大國際研討會上,凡是涉及中國的,沒有不談中國崛起帶來“挑戰”的。

儘管一些學者對中國崛起持公允態度,但雜音仍是鋪天蓋地,諸如“中國掠奪石油造成世界高油價”,“中國對糧食的龐大需求加劇了世界糧荒”、“中國大量出口威脅了其他國家的就業”等一系列指控相繼出爐,一些國家借此對中國揮舞保護主義大棒。對中國設立主權財富基金,也是疑慮多過歡迎,否定多過肯定。

這或許還是比“中國崩潰論”好多了。上世紀90年代,隨著蘇聯、東歐解體,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困境,一些人就認為,中國也將難以度過難關。但不想,中國隨後的發展讓他們大跌眼鏡。我多次參加過提出這一理論的一位華裔學者的聽證會,儘管他仍對自己的成果津津樂道,但從西方人士的反應看,他們也顯然認識到,中國確實還存在不少困難、缺點和問題,但“中國崩潰論”好像也太脫離實際了。

其實,不管是“崩潰論 ”、“威脅論”,還是現在頗為流行的“救世論”,都犯了一個根本的錯誤,就是對中國的發展出現了誤判。當然,三者中,“救世論”更讓人受用,也未必沒有積極的一面,這至少說明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國力已今非昔比;外界也認識到,國際重大問題離不開中國的參與。

但這個積極一面,還是基於我對“救世論”善意的揣測,認為西方一些人如是說,只是不瞭解中國的真實情況,太高估了中國的實力;如果是不善意的揣測,“救世論”後面可就不簡單了,是一些人逼中國當“冤大頭”,履行與其能力不符的責任。

中國該怎麼辦呢?飄飄然接受他們的讚美,然後欣欣然把錢包掏出?那真可能正中人家心意了。
中國要做的,是必須有清醒的認識。一方面,中國同樣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在沿海許多地方,大量工廠關門、許多工人失業,中國本身也需要大量資本;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數千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就像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對我說的,中國的外匯存底雖多,但平攤到個人,依然是一個資本窮國。

當然,在一個相互依賴的全球化時代,合作應對危機,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所在。共同應對目前危機,“力所能及”是關鍵。同樣面對外界出錢的壓力,沙特的回答就是,不會因擁有大量的外匯存底,就必須提供額外援外,因為“沙特的外匯存底主要用於沙特本國經濟的發展”。

中國歷來有慷慨援外的傳統,助朋友度過難關,也是一種美德。但在目前的國情下,中國當不起也不能當這個所謂的“救世主”。事實上,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世界經濟增長的四分之一動力來自中國,中國經濟能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就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

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存在各種雜音是很正常的,但關鍵是我們自己不能失去辨別能力。在“中國救世論”問題上,不切實際地拔高中國的作用,以此敦促中國承擔超越自身能力的責任,其實不僅有損中國利益,也並不能有效應對目前危機。如果說以前的“中國威脅論”是“棒殺”中國,那麼,目前的“中國救世論”就是在“捧殺”中國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