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2.0

中國牌與中國的困境 (Trad./1,134)

Tuesday, April 27, 2010

2010-04-27/旺報/劉必榮

 中國的崛起,在外交上是一個驕傲,但也是一個負擔。4月21日,《前鋒論壇報》一篇專題,報導了中國大陸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的增進。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消費國,而沙烏地擁有世上五分之一的源由儲量,在中國能源外交的全球布局下,當然不能少了沙烏地這一塊。所以近年來我們看到中沙關係不斷增進,1990年雙方建交的時候,雙邊貿易額只有2億9000萬美元,到了2008年,則已躍升到400億。中沙關係的進展,顯示了兩個訊息:一是中國勢力深入波斯灣,一是沙烏地打的中國牌。

 以中國來平衡西方勢力

 就前者而言,也許外交不是中國的原始目的,但伴隨著對能源的需求,外交影響力跟著深入,則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這種現象是好是壞,目前還很難斷言,需要北京自己拿捏。過去我們常說中國的購買力是重要的軟實力,可是在南美與非洲的購買與投資,卻在當地引起中國是否為新殖民主義的恐慌,逼得中共高層必須不斷出面辯駁,中國絕非新殖民主義。那麼在波斯灣呢?會不會一段時間之後,同樣引起猜忌,值得觀察。

 第二個現象是沙烏地的中國牌。其實沙烏地現在非常重視投資亞洲市場,並以此作為平衡美國勢力的手段。加強與中國的關係,自然也是沙烏地亞洲布局中不可少的一塊。就沙國而言,與中國交往比較沒有負擔。可是這種輕鬆會維持多久?美國的反應又會是什麼?都很耐人尋味。

 其實,在中國崛起之後,很多國家都在打中國牌,都希望拉進中國,以平衡西方。沙烏地如此,阿富汗的卡札更是如此。當西方對卡札施加壓力,要求他拿出手段整治貪腐的時候,卡札用了三種方法抗衡:一是要走自己的路,自己跟塔利班談判去。二是結交西方最頭疼的鄰國伊朗,給西方難堪。第三就是拉攏中國,讓中國在阿富汗開採銅礦,作為向西方的抗衡。中國在這裡又成了一張牌。

 中國崛起之不安與摩擦

 中國的崛起,除了被當成牌打之外,和別國的摩擦也變多了。這未必是北京的挑釁,但是卻反映出各國的不安。日本媒體報導,4月10日中國海軍軍艦曾穿過沖繩近海,進入日本最南端的沖之鳥島,然後繞島一周。日本媒體認為這是中國對日本的示威,也擔心中國將來會不會用軍事力量奪回釣魚台島。

 4月22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黃雪平特別指出,中國海軍是正常訓練,有關國家不應有過激行動。

 為了讓各國對中國的崛起不至心生疑懼,我們也注意到中國很認真地在世界發起微笑攻勢,外交官也積極接受訪問,說明中國的政策。奧運、世博、亞運及各種交易會,都對世界敞開雙手。但這種魅力攻勢仍有侷限。4月22日英國的《蘇格蘭人報》就指出,中國的魅力外交,還是無法完全化解各國對中國的猜疑。

 所以現在中國面臨的困境是,一下子崛起了,但速度太快,包括中國自己在內,都很難適應。外國怎麼因應新的中國?中國在被人家當牌打的時候,是該沾沾自喜,還是臨淵履冰?這些都還需要經過一段沈澱,才會有成熟的模式浮現。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