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2.0

没有大学排名,只有榜单经济 [Simp.]

Tuesday, May 12, 2009

大陆/现代快报/陈健2009-05-06

近日,有媒体披露成都理工大学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邀请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来校做讲座,随后两次给武书连汇款数万元。此后,该校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次上升,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此前,天津大学校长公开表示,曾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排行榜存在“潜规则”。(《人民日报》5月5日)

虽然从未获取过官方认可,也没进行过扎实调研,靠零散数据拼凑而成的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却成了近来国内影响最大的大学排行榜,也成了许多地方高校扬名立万的大舞台。

其实,这种注水的大学排名榜并非“潜规则”横行的殉葬品,只是一种常态而已。如今,在“榜单经济”的鼓噪下,排行榜已演绎成了一种经营模式,打榜排名成了许多公关咨询公司的主营业务,也是一些科研机构和媒体的创收来源。遵循“竞价排名”的原则,价高者排名前,价低或不出钱的就靠边站。目前,许多千奇百怪的排行榜,都打着光鲜威严的“全国”、“中国”、“世界”等名号,行着收敛赞助费的营生勾当。从研究机构和杂志推出的“百富榜”、“最具投资价值城市”、“最佳企业家”,到个别行业协会或社团里自娱自乐的年度排名,都是一边交钱,一边给位次。大学热衷于“竞价排名”,并不稀奇。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要是没有大学排名榜的“钱途无限”,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大学排行榜。据媒体统计,全国已有近20家机构,以不同的指标体系对大学进行评价与排名,产生的大学排行榜约有100个。一条围绕排行榜,涵盖图书出版、报名咨询、培训招生等的产业链也已悄然形成。而对各类高校来说,拿着公款去买一个好位次,博得一些掌声喝彩,就是一本万利。显然,大学既不是无辜的受害者,也不是“潜规则”下的弱势群体,正是大学的慷慨与排榜者的吆喝造就着一张张注水的大学排行榜。

在“榜单经济”的利益驱使下,大学排行榜不会因一次曝光而销声匿迹,反而会有更多的机构投身排名事业。一些大学也不会因赞助费或“潜规则”而远离排行,甚至会更热衷参与各类排名,把排行榜当作一个宣传平台。于此而言,各级教育部门要严格规范高校经费开支管理,禁止高校花钱买名次,唯有切断“榜单经济”的收入来源,才能减少大学排行榜的铜臭味儿。同时,高校也要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帮助考生和家长摆脱各类大学排行榜的迷惑,保证公众对高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