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2.0

就業豈能靠“死命令” [Trad.]

Monday, May 18, 2009

大陸/廣州日報/劉洪波2009-05-17

濰坊不只是個放風箏的地方。媒體報道說,山東濰坊市人事局給全體幹部下了“死任務”,每名幹部至少為3個高校畢業生落實就業崗位。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出台這樣的辦法,其精神可嘉,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要把好事辦好,方法必須對頭。硬性下“死任務”,在方法上有欠妥之處。

報導說,今年濰坊預計接收畢業生4.5萬人,往年尚未就業的還有5000,總共就是5萬了。若只是人事局的全體幹部執行“死命令”呢,那實在安排不了幾個學生,事情就是一場“關懷秀”;如果全市幹部都要執行“死命令”呢,問題就迎刃而解,但不知會有多少人會站在迎刃的位置上被砍出血來。

我能夠有把握地說,對如此做法,都會有極少量的人會讚賞,你要說荒唐,他會反問:難道不該幫助畢業生嗎?就算作秀,解決一個是一個;就算耍蠻,畢業生都有工作,又有什麼不好?

但濰坊市人事局作為一個公共權力部門,下這樣的“死命令”,是值得討論的。當然,為什麼這個局“做好事”還要討論?因為這樣的“死命令”,不管屬於作秀還是耍蠻,都必然地是依靠權力去壓制或者籠絡別人,從而為某些干預企業的行為預先打上一個驗訖章。

每個幹部憑什麼能夠“到企業、到社會上去找門路、想辦法”,又怎麼能夠找得到?公職崗位,各有定員,若能解決,無需幹部個人找門路,所以門路只好到企業裡面去找了。看起來這是依靠“社會資源”,但社會資源的背後又是什麼呢?因為你有權,所以你總是有門路、有辦法的,但這不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嗎?

如果“死命令”得以完成,又會帶來什麼後果呢?門路將有理由要求給些回報,也能因為幫助政府解決困難,從而獲得各種禮遇,面子上的、項目上的、政策上的,等等。這樣,權力與門路的結合就通過一次“死命令”更普遍地結合起來,利益的輸送將或明或暗而且正當化。

另外,門路們為官解難,安排了畢業生,會不會弄出“換人失業”的局面呢?如果門路們本來不需要增加人力,很可能如此;如果門路們本來就要增加人力,那麼以官員的求情實現了自己的需要,無異於白撿了一個順水人情。直到這裡,我還沒有考慮官員領受“死命令”,是否會專注於為親朋好友或自己的子女去謀職。如果是這樣,還會形成正當地動用權力以自利的情況。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