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現代快報/陳健2009-05-06
近日,有媒體披露成都理工大學曾於2004年和2006年先後兩次邀請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負責人武書連來校做講座,隨後兩次給武書連匯款數萬元。此後,該校在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名次上升,從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此前,天津大學校長公開表示,曾有排行榜製作機構找上門索要“贊助”,排行榜存在“潛規則”。(《人民日報》5月5日)
雖然從未獲取過官方認可,也沒進行過紮實調研,靠零散數據拼湊而成的武書連版大學排行榜卻成了近來國內影響最大的大學排行榜,也成了許多地方高校揚名立萬的大舞台。
其實,這種注水的大學排名榜並非“潛規則”橫行的殉葬品,只是一種常態而已。如今,在“榜單經濟”的鼓噪下,排行榜已演繹成了一種經營模式,打榜排名成了許多公關咨詢公司的主營業務,也是一些科研機構和媒體的創收來源。遵循“競價排名”的原則,價高者排名前,價低或不出錢的就靠邊站。目前,許多千奇百怪的排行榜,都打著光鮮威嚴的“全國”、“中國”、“世界”等名號,行著收斂贊助費的營生勾當。從研究機構和雜誌推出的“百富榜”、“最具投資價值城市”、“最佳企業家”,到個別行業協會或社團裡自娛自樂的年度排名,都是一邊交錢,一邊給位次。大學熱衷於“競價排名”,並不稀奇。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要是沒有大學排名榜的“錢途無限”,也不會有如此之多的大學排行榜。據媒體統計,全國已有近20家機構,以不同的指標體系對大學進行評價與排名,產生的大學排行榜約有100個。一條圍繞排行榜,涵蓋圖書出版、報名咨詢、培訓招生等的產業鏈也已悄然形成。而對各類高校來說,拿著公款去買一個好位次,博得一些掌聲喝彩,就是一本萬利。顯然,大學既不是無辜的受害者,也不是“潛規則”下的弱勢群體,正是大學的慷慨與排榜者的吆喝造就著一張張注水的大學排行榜。
在“榜單經濟”的利益驅使下,大學排行榜不會因一次曝光而銷聲匿跡,反而會有更多的機構投身排名事業。一些大學也不會因贊助費或“潛規則”而遠離排行,甚至會更熱衷參與各類排名,把排行榜當作一個宣傳平台。於此而言,各級教育部門要嚴格規範高校經費開支管理,禁止高校花錢買名次,唯有切斷“榜單經濟”的收入來源,才能減少大學排行榜的銅臭味兒。同時,高校也要及時披露相關信息,幫助考生和家長擺脫各類大學排行榜的迷惑,保證公眾對高校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
沒有大學排名,只有榜單經濟 [Trad.]
Tuesday, May 12, 2009Posted by David Mandarinholic at 12:32 AM
Labels: commentary, economy, education, PRC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