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聯合報/魏千峰2009-05-06
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舉辦的「五四」九十周年學術研究會中,馬英九總統表示文明社會容忍異己,並希望自由人權法治能夠成為兩岸共同的語言。馬總統的談話表現出其對知識的尊重與高度的歷史感,值得肯定,但是若吾人檢驗這些年台灣在民主的表現,卻是令人失望。
尚不論馬總統就任後,對中國民主與人權的發言越來越少,其在台灣二度政黨輪替後,就陳前總統執政遺留的問題並沒有積極改正。
台灣解嚴已廿二年,但就憲政制度的設計與良好的改治文化的培養,並沒有太大進步。就憲法而言,我國的總統制有權無責,不僅使行政院長成為總統之幕僚長,總統亦掌握國防外交大權,卻沒有制衡機制。馬總統上任初曾允諾先就現行憲政體制好好運作,再考慮修憲問題。如今馬政府上任一年了,我們看到馬總統常不分平日假日加班,可是不管藍綠政黨都不滿意其施政,是否到了對現行憲政制度不得不全盤檢討與修正的地步,馬總統應慎重考慮。
其次,就政治文化言,台灣迄今亦無進步的跡象。馬總統上任一年,沒有建立人民期待的肅貪法制,也未對在野黨採取寬容尊重的立場,馬政府的中國政策亦未與在野黨先行溝通,引發抗爭。五月十七日或許爆發另一次朝野嚴重的衝突。台灣朝野永無止境的對抗,使人民對民主產生強烈的挫敗感,朝野卻沒人正視。
台灣的政治問題類似其他第三波民主潮國家,存在威權時期遺留的貪汙與政黨相互敵視現象,朝野皆有其責任,惟擁有較大政治資源與整合能力的政府及執政黨須負較大的責任。馬總統在五四研討會公開表示容忍的重要,然現實上未必如此。對於輿論界與在野黨一致批評的集遊法修正,大部分的學者多認為政府草案雖將室外集會事先許可制改為報備制,將刑罰改為行政罰,但警察機關就違法集會不再警告,可以逕以處罰,而其處罰金額是過去的數倍,且可連續處罰,無異使該法成為箝制人民言論的工具,為執政黨的政治權力服務。馬總統一向予人較為敦厚的印象,但在利害關鍵上亦是蠻幹一場。馬政府的民主本錢會不會愈來愈少,會不會到後來使台灣社會普遍認為馬政府沒有改革的意願,也沒有改革的能力呢?
台灣紀念五四,可以對中國發出政治改革的呼籲,亦可以對自身的民主加以反省。比較中國,台灣民主固然領先甚多。然比較同為第三波民主潮的南韓等國,台灣卻反省太少。
台灣民主 反省太少 [Trad.]
Tuesday, May 12, 2009Posted by David Mandarinholic at 12:26 AM
Labels: commentary, politics, Taiwan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