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民日报海外版/吴志泽2009-05-09(部分删减)
对企业来说,顺境中赛跑是友谊赛,冬天里的比拼就只能是淘汰赛。如何在淘汰赛里存活下来并取得发展,是每个企业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目前,中国服装没有一个品牌在世界上有发言权,因为我们不是服装强国,我们只是服装制造大国。改变这一切,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当下,部分消费者在品牌选择上有点崇洋媚外,反映了中国人对本土文化信心不足。要知道,在唐宋时期,世界的时尚中心就是中国,国外的贵族有了中国的瓷器、丝绸才觉得高贵,但是现在,我们的消费者以穿戴LV、古奇为荣。
品牌就是品质和牌子,我们产品品质过关了,现在牌子问题更为凸显。而塑造牌子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企业问题、出生地问题。我们的设计、推广、卖场氛围等都达到了国际标准,但是我们的出身,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被认可,包括国内消费者。
我想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有些人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缺乏自信,这跟我们经济发展、教育等有关系。传统文化出现了断裂,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现代文明又没有建立起来。有些消费者认为,打上英文就是高档的,打上中文就是低档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去改变它,首先要树立对民族文化、东方价值的信心。
我跟日本、韩国同行聊,将来能成为东方价值代表的就是中国,因为日、韩历史上从来也没有成为过全球时尚中心。接下来,就会认可中国文化,也就认可了中国品牌,也能认可中国的奢侈品牌。
因此,我呼吁政府、媒体要加大宣传,宣传我们辉煌的历史、文化、艺术,增强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因为品牌的背后就是文化。比如阿玛尼代表意大利的浪漫、登喜路代表英国的经典、LV代表法国的奢华,我认为中国的文化特色就是儒雅。
西方人来中国喜欢挑唐装、中国结、布鞋、蜡染等,还有那些民族特色鲜明的饰品……在他们眼里,这些是真正的中国货。这说明中国不是缺少吸引西方人眼球的服装元素,而是缺乏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文化。
企业想做好品牌文化,要有信心、决心、耐心,要持之以恒。在流行的潮流中,把民族文化、把中国艺术元素巧妙融进去,需要画龙点睛而不要画蛇添足。
另外,商场要提供公平的机会。民族品牌若能够进入高档百货,市场辐射力会更大些,更是一个活的广告。商场要给中国品牌机会,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中国品牌。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 [Simp.]
Tuesday, May 12, 2009Posted by David Mandarinholic at 1:40 PM
Labels: commentary, economy, PRC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