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華網/三點水2009-05-14
強調自己的觀點是“主流”的,並且還兌現了商業價值,當然就有必要接受社會責任的檢驗。所以我想問一問:主流經濟學家們都在做什麼?我隨意在搜索引擎“新聞”欄查詢了一下幾個很主流的經濟學家的名字,情況大抵是這樣的:前天在福建“指路”,昨天在湖北“論劍”,今天在瀋陽“座談”……舟車勞頓,檔期滿滿。也許他們看到的鳥比我們看到的人還要多,此外,除非他們安裝了“四核”的腦袋,抑或喝了秘方型“腦白金”,否則很難相信他們會有一方安靜的書桌來做學問。這一度讓我懷疑:經濟學是不是這樣一門學問——只要先引進一些理論模型,然後樹立起“主流”形象,就可以扮演空中飛人,以不變應萬變?
事實恐怕未必如此:一方面,似乎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們從沒有如此多的秀場,也無意於走穴趕場;另一方面,在面對“美聯儲購買國債救市”等現實問題上,我國各色主流經濟學家似乎沒時間去預言,更談不上提出什麼應對之策。研究事後主義的多,談論前瞻問題的少。
有人說,“主流經濟學家”也是人,人家也得穿衣吃飯,憑嘴皮子掙錢也是功夫。這個說法當然沒有問題,但是,“主流經濟學家”畢竟不等於“主流歌手”,公眾之所以對他們保持應有的警惕,出於兩個原因:首先,“主流經濟學家”掌握社會話語權,如果對市場主體因私發表利益傾向性言論,後果很嚴重——我們應該還記得若干年前,瀋陽黑幫大頭目劉涌通過大律師出錢在釣魚台賓館請了一幫中國著名法學家,於是14名法學專家聯名出具了一份詭異的《瀋陽劉涌涉黑案專家論證意見書》,經濟領域內此般“專家亂象”還少嗎?其次,最值得警惕的是,眼下“主流經濟學家”的粉絲不僅有一般市場主體,還有地方政府。即便這些專家屁股坐得很公正,萬一論述有誤,還四處大放厥詞,誰敢保證不會影響公共決策,進而損害公共利益。
“主流經濟學家們掙了多少錢”這個問題遠沒有“他們在做什麼”重要。儘管我從不承認有所謂“主流”的經濟學家,但他們既然掛上了這樣的頭銜,就應當對市場負責,對社會負責。至於學格等道德領域的事情,要求太高,暫且不表。
“主流經濟學家”們都在做什麼 [Trad.]
Saturday, May 23, 2009Posted by David Mandarinholic at 7:47 AM
Labels: commentary, economy, PRC, society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