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齐鲁晚报/陈一舟2009-05-07
5月6日《现代快报》报道,“我爱我的父母,我不会再嫌弃你们穿得差,不会嫌弃你们做过清洁工,因为我现在真的明白了,你们是最好的父母……在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真的希望能时光倒流,能让妈妈皱纹少一点。”近日,在不少网站论坛上,流传着一个重庆女孩发千封邮件向陌生人忏悔的帖子,引起网友的关注。
这个重庆女孩的忏悔,让人感慨良多。古人云,“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但如今“儿嫌母丑”却不是什么新鲜事。每每此类事件被报道,舆论都会谴责当事人缺乏感恩意识,但恕我直言,“儿嫌母丑”或许折射出某种虚荣,但让青少年直面贫穷却不是容易的事。
曾几何时,清洁工、环卫工、保姆成了穷人的“专利”,他们与蓬头垢面、衣着不整等相提并论——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歧视他们,但眼光里除了一丝悲悯之外,更多的是麻木冷漠。这是一种隐形的社会偏见,而这对一些贫困家庭的青少年而言,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
其实,把命运拆开来看,一个是“命”,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比如出身贫困的家庭;而另一个则是“运”,理论上说可以通过自我奋斗去改变。但现在,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难以改变自身命运,面对着渐渐在社会底层固化的无情现实,逐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儿嫌母丑”就是这种心态的表现。
一个女孩发出了感恩式的心灵忏悔,但在此背后,是一个群体迫切需要救赎的压抑感、孤独感。也许需要忏悔的,不仅是这个女孩。
"儿嫌母丑"不只是虚荣 [Simp.]
Tuesday, May 12, 2009Posted by David Mandarinholic at 12:38 AM
Labels: commentary, PRC, society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